阿里巴巴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领域,其核心AI项目“千问”即将与ChatGPT展开正面竞争。据内部人士透露,千问APP公测版已登陆各大应用商店,网页端与PC版同步开放,标志着阿里正式进军消费级AI市场。这款产品不仅具备对话能力,更强调“办事”功能,计划接入地图、外卖、订票、办公、学习、购物、健康等生活场景,打造“随叫随到”的AI助手。
在战略层面,阿里将千问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此前,公司重心集中在B端市场,通过阿里云向企业提供模型API服务。基于Qwen系列模型的优异表现和国际影响力,管理层认为启动C端布局的时机已成熟。这一决策与年初公布的3800亿元AI基础设施投入形成呼应,显示阿里在AI领域的全面发力。
技术竞争方面,OpenAI近期推出GPT-5.1系列,宣称提升对话智能与趣味性,试图解决前代模型“缺乏人味”的争议。而阿里在9月云栖大会上发布的Qwen3-Max-Instruct预览版,已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超越GPT-5-Chat,位列第三。阿里还推出了下一代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及多款创新产品,展示其技术积累。
合作生态层面,阿里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全面合作,覆盖数据合成、模型训练、环境仿真等全链路服务。双方将为企业用户提供从数据预处理到机器人强化学习的平台支持,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这一合作被视为阿里强化AI基础设施布局的重要举措。
财务数据方面,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营收达2476.52亿元,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后同比增长10%;净利润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超市场预期。公司持续加码AI投入,计划在现有3800亿元基础上追加资源,强化云与AI基础设施的协同效应。阿里集团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吴泳铭曾表示,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AI云则是下一代计算机,这一愿景正逐步落地。
从B端到C端,从技术突破到生态合作,阿里巴巴的AI战略正形成完整闭环。千问的推出不仅意味着消费级AI市场迎来新玩家,更预示着阿里将通过“免费+场景生态”模式,重塑用户与AI的互动方式。随着基础设施投入的持续加码,这场AI竞赛的格局或将迎来新的变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