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的版图中,鲜有一种材料能像玻璃这般平凡,却历经多次革新蜕变。蓝思科技,正是那个将看似普通的玻璃做到极致的企业,在行业发展中书写着独特篇章。
蓝思科技成绩斐然,一年营收近700亿元。日常使用的手机、手表、平板电脑、AI眼镜以及汽车,其中的核心部件很可能就来自蓝思科技。它不再局限于单一生产环节,而是朝着全链创新迈进,重新定义了人们对制造边界的认知。
此前,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财经传媒论坛的多位财经领域专业人士走进蓝思科技,实地探寻这家湖南企业如何在一次次技术突破中,拓展出全新的产业版图。
蓝思科技的生产车间,是科技与智能融合的典范。在蓝宝石长晶车间,500多台设备在数十名工人的操控下有序运转。生产指令数据瞬间传输至智能设备,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又实时反馈至云端。工作人员通过手机App用户端,就能随时查看长晶炉的运行参数、长晶重量等数据。所有操作流程都在触摸屏上完成,如同使用智能手机般便捷。借助人工智能,企业找到了最优工艺曲线和管控方法,科学控制长晶炉生产,固化产品生产周期。过去工人靠经验听声判断故障,如今智能系统可实时监测异常并预警。
蓝思科技的产线也在不断升级。行业首条自动印刷线、烘烤线、褪镀线等陆续投入使用,设备自诊断、无人值守成为常态。视窗防护玻璃生产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高效作业。开料、研磨、丝印、清洗、抛光、镀膜等上百道工序紧密衔接,一块块轻薄坚韧的高端玻璃在光影中完成华丽转变。多年来,蓝思科技以玻璃为起点,在材料强度、透光率、抗指纹镀膜、结构设计等方面持续创新,将普通玻璃打造成高精度电子器件的关键部件。
蓝思科技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的历史。2006年,蓝思科技在浏阳建立首个生产基地。当时全球智能手机产业刚刚起步,中国企业多处于代工链条中下游。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时,其触控玻璃面板就由蓝思科技提供。此后,从苹果、三星到华为,蓝思科技几乎参与了智能终端产业的每一次技术升级。2015年,3D曲面玻璃逐渐取代金属机壳成为手机后盖主流材质,蓝思科技迅速投入3D热弯与热熔成型技术研发,耗资16.24亿元建设相关生产项目。该技术让玻璃兼具高强度与高透光率,实现了手感与美感的统一,使蓝思科技在高端手机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凭借对技术赛道的精准把握,蓝思科技站在了全球价值链的核心位置。财报显示,从2011年到2024年,公司营收从60亿元增长至699亿元,其制造能力成为全球电子玻璃领域的标杆。
蓝思科技的成功并非依赖单一客户或品牌,而是源于持续将工艺做到极致,并不断向新领域拓展的能力。当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蓝思科技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公司秉持“在熟悉的领域做陌生的事”的理念,发现手机与汽车本质上都是显示终端,只是形态和应用场景不同。于是,蓝思科技将多年积累的高精度玻璃加工、镀膜与自动化制造技术应用于智能座舱领域。2015年起,公司利用玻璃加工技术优势,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将服务手机的玻璃加工能力延伸至中控屏、仪表盘、B柱、车载触控面板、大尺寸夹胶玻璃等领域。传统汽车玻璃主要关注安全与透光,而智能汽车需要更高的交互性能和视觉体验。蓝思科技在车载玻璃上引入调光、隔热、降噪、抗紫外等复合功能,使汽车玻璃成为智能交互的一部分。目前,蓝思科技的产品体系迅速扩张,已进入特斯拉、宝马、奥迪、蔚来、理想、比亚迪、小米等品牌供应链。
在AI与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同样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实力。2016年,公司开始研发机器人,自主研发出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从玻璃跨越到机器人,是为了制造更难的玻璃,也是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机器人既是生产工具,也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平台。基于此,蓝思科技创新推出曲面玻璃显示技术、纳米微晶玻璃技术等外观解决方案。近年来,蓝思加速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与智元机器人、灵宝CASBOT等企业联合开发核心部件。同时,为越疆机器人提供10000台四足机器狗整机组装订单,凸显了其在具身智能整机制造领域的规模化量产能力。目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北美和中国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预计全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达3000台,四足机器狗出货量超1万台,机器人业务营收初步估计为数亿元。
在智能穿戴与AI硬件领域,蓝思科技也取得显著成果。公司与北美头部客户长期合作,为其最新热销的AI眼镜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部件、声学模组等核心部件,后续还将开展软板SMT、无线充电模组、充电盒组装及整机组装。国内方面,在202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蓝思科技与Rokid联合推出的Rokid Glasses智能眼镜惊艳亮相。这款眼镜整机重量仅49克,实现了从光学镜片、结构件到整机装配的全流程国产化,成为中国制造在AI硬件领域的又一突破。2024年支付宝推出的“碰一下”支付终端迅速普及,覆盖上百个城市,其玻璃组件的核心供应商正是蓝思科技。
蓝思科技围绕“玻璃”这一核心材料展开创新,让玻璃从单纯的物理介质转变为科技产品体验的入口。公司创始人周群飞表示,要做技术的带头人、行业的领跑者。目前,蓝思科技在材料端持续积累,在制造端推动自研自动化产线,使复杂工艺实现大规模稳定量产。从原片切割、CNC精雕、强化、镀膜到模组贴合,每一道工序都实现数字化控制,满足全行业最苛刻的良品率要求。今年前三季度,蓝思科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207.02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9.25%,展现出在AI技术推动下的强劲发展势头。
数据背后,是蓝思科技突破材料边界的能力。公司在玻璃、金属、陶瓷、塑胶、皮革、硅胶、玻纤、碳纤、化纤等十余种材料上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并依托强大的平台化能力,逐步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功能模块贴合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与全球头部消费电子及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品牌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从一块玻璃出发,蓝思科技将制造边界延伸至更广阔的智能世界,让一块玻璃成为新的技术语言,续写着更大的发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