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量子科技领域不断涌现出令人瞩目的新成果。从量子通信到量子计算,从量子模拟到量子精密测量,一系列前沿进展通过媒体频繁进入大众视野。诸如“借助墨子号完成地球相距1200公里两个地面站间的量子态远程传输”“打造出万秒稳定度和不确定度均优于5 × 10 - 18的锶原子光晶格钟”“构建出求解费米子哈伯德模型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等术语,虽听起来高深莫测,却实实在在地代表着量子科技的前沿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执行院长陈宇翱教授,正是这些前沿成果背后的关键推动者之一。他长期投身于量子物理基础实验研究,专注于光与冷原子量子调控技术的开发,并将其系统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精密测量等多个量子信息研究方向,取得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近三十年来,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这一创举为量子通信的远距离传输提供了坚实平台;建成全球领先的运营级量子骨干网络“京沪干线”,进一步推动了量子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在超导量子和光量子两种物理体系上都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迈入了世界领先行列。
当前,量子信息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核心焦点,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产生着深远影响。那么,各国在量子领域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中国的量子通信相较于欧美国家又领先多少年?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将在东方卫视10月29日22点、新闻综合频道10月30日22点30分播出的《锚点》节目中得到深入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