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保险电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近期正式宣布退出其传统电话销售渠道。随着辽宁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该公司沈阳财富电话销售中心停止运营,这家以电销业务闻名的保险企业,彻底结束了在该领域长达十余年的主导地位。
监管文件显示,此次关闭的沈阳中心是该公司最后一家电话销售机构。回顾其发展历程,电销渠道曾为公司贡献超过半数保费收入——2011年占比达63%,2016年仍保持56%的份额。即便到2021年,在21家开展电销业务的寿险公司中,其规模仍位居第四。但数据显示,该渠道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31%持续下滑至2021年的27%,最终在监管压力与市场变迁中退出历史舞台。
行业数据显示,寿险电销保费自2018年达到213.6亿元峰值后持续萎缩,2021年已缩水至123.3亿元。五年来,近20家保险公司累计关闭68家电销中心,中国人寿、平安人寿等头部企业也纷纷收缩战线。获客成本激增、投诉率攀升与互联网渠道崛起构成三重压力,其中中美联泰电销投诉占比高达86%,人均每日拨打150通电话仅能促成1-2单业务。
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正经历冰火两重天的转型期。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3.37亿元,同比增长51.19%,净利润2.35亿元,增幅达32.77%。但风险综合评级从AA级降至BBB级,净资产较年初减少16.76%至82.9亿元。保费结构出现显著变化,2024年趸缴保费收入激增160%至87.02亿元,首次超过新单首年保费,与行业普遍发展期交业务的趋势形成鲜明对比。
投资端表现同样波动,前三季度综合投资收益率0.49%,但第三季度单季出现-1.35%的负收益。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指标较上季度下降约50个百分点,虽仍远高于监管标准,但下降趋势引发关注。这种矛盾表现折射出企业在规模扩张与风险控制间的艰难平衡。
渠道变革背后是深刻的行业转型。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电销误导行为的处罚力度,中美联泰上海电销中心近期就因违规被罚10万元。与此同时,数字化渠道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崛起,推动保险公司重构价值链。数据显示,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自2016年的66.39亿元持续增长至2024年的259.7亿元,但净利润从2019年的18.54亿元降至2024年的2.06亿元,凸显转型期的成本压力。
当前全国仍有72家电销中心保持运营,泰康、平安等企业在特定业务线保留该渠道,尤其在标准化产品如意外险领域仍具优势。但行业共识已形成:单纯依赖单一渠道的模式难以为继。保险企业正在构建"线上+线下""人工+智能"的多元化渠道体系,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控制运营成本。
这场渠道革命实质上是消费者主权时代的必然选择。当电销时代落下帷幕,保险业正迎来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新生态。那些能够精准把握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的企业,将在转型浪潮中占据先机。数据显示,2024年行业数字化渠道保费占比已达37%,较三年前提升12个百分点,印证着市场格局的深刻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