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从代工到智造:雷军携小米以自建工厂破局,力证硬核科技本色

   日期:2025-10-31     作者:itcg    浏览:545    我要评论    
导读:从代工到智造:雷军携小米以自建工厂破局,力证硬核科技本色

10月28日,小米武汉智能家电工厂正式启动生产,这座占地50万平方米的工厂以空调产品为核心产能,标志着小米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作为继北京昌平手机工厂、北京亦庄汽车工厂后的第三座自建智能工厂,其一期项目投入25亿元,仅用336天便实现投产,规划年产能达700万套空调设备。工厂整合六大核心分厂、实验楼及物流配套设施,实现生产、信息、设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每6.5秒即可下线一台高端空调,关键部件质检环节采用100%AI视觉检测技术。

投产仪式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与创始人雷军共同出席。卢伟冰强调,武汉已形成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验证的完整产业闭环,未来将成为小米大家电的核心制造枢纽。雷军虽未现场发言,但通过微博透露,该工厂依托"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在效率与质量上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这座工厂的建成,不仅补全了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重要拼图,更被视为回应外界质疑的关键举措。

今年以来,小米空调业务陷入舆论漩涡。8月社交平台爆发"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的争议,双方高管就统计口径展开多轮交锋。数据显示,小米空调第二季度出货量突破540万台,连续三个季度增速超50%,以10%市场份额位居行业第四。9月推出的"10年免费包修"服务,再度引发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关于"十年不用修才是实力"的回应。这场口水战背后,折射出行业对小米代工模式的质疑——尽管小米2018年通过米家品牌切入空调市场时采用代工策略,但这种轻资产模式被批评缺乏核心技术。

代工争议并非首次困扰小米。早在智能手机时代,采用高通芯片、三星屏幕等国际供应链的组装模式,就使其被贴上"组装厂"标签。这种认知偏差导致小米长期面临品牌升级困境:消费者认可苹果、华为的高端定位,源于其掌握芯片、系统等底层技术,而单纯硬件堆砌的性价比模式难以支撑溢价空间。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坦言,这类偏见曾让他陷入严重内耗,甚至质疑"小米手机只是简单组装零件"的说法。

为撕掉"组装厂"标签,小米近年开启硬核转型。去年投入24亿元的昌平手机工厂,实现年产能1000万台旗舰机型,其自主研发设备占比达行业前列。今年汽车工厂的投产,更将智能制造版图扩展至新能源领域。卢伟冰在人民网节目中指出,科技消费品的核心在于产品力,代工是先进产业分工形式,小米通过自建工厂强化对制造环节的掌控。这种转变在资本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小米的科技属性,其估值逻辑逐渐向苹果、英伟达等硬科技企业靠拢。

雷军将自建工厂视为破局关键。他以手机工厂投产后的舆论变化为例:去年相关设施启用后,网络上关于小米是组装厂的批评声显著减少。这种重资产投入策略,本质上是小米向市场传递的转型信号:从依赖供应链整合的互联网模式,转向掌握底层技术的硬科技路线。武汉家电工厂的投产,不仅完善了智能制造生态,更通过全链路自主可控的生产能力,为小米冲击高端市场提供技术背书。

当前,小米正面临双重考验:既要通过持续技术创新打破"组装厂"偏见,又需在空调等新业务领域证明市场竞争力。随着武汉工厂的产能释放,小米大家电战略进入实质落地阶段。这场由代工向智造的转型,不仅关乎企业生存逻辑的重构,更承载着雷军证明中国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终极目标。当智能制造平台开始输出行业标准,小米或许正在书写新的产业叙事——一家从性价比起家的公司,如何通过技术深耕完成品牌价值的跃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