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AI赋能金融未来 银行博士后招聘聚焦科技前沿与战略布局

   日期:2025-11-26     作者:itcg    浏览:2842    我要评论    
导读:AI赋能金融未来 银行博士后招聘聚焦科技前沿与战略布局

近期,农业银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纷纷启动2026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计划。此次招聘聚焦金融领域战略研究与创新实践,围绕战略发展、价值创造、安全发展等核心方向,重点吸纳人工智能、大模型、金融科技等前沿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以推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化升级。

从招聘条件来看,各家银行对报考者的年龄、学历、专业背景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且普遍倾向于具有跨学科复合背景与金融实践经验的人才。例如,南京银行要求报考者需在最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2026年7月前毕业,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专业背景需覆盖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并特别指出“同等条件下,具有金融从业经验者优先考虑”。广发银行则面向2024年1月至2026年8月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开放申请,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专业方向聚焦计算机、人工智能、量化金融等领域,重点吸纳理工与经济金融复合背景人才,持有专业资格证书者将获优先考虑。中国银行则要求报考者为应届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专业覆盖经济、金融、法律、数学、统计学等领域,并需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

在研究课题设置方面,各家银行均结合自身经营需求披露了多元研究方向,允许申请者根据自身优势选择1—2个课题申报。其中,AI、大模型、金融科技等前沿技术应用成为贯穿本次招聘的核心关键词。例如,南京银行的研究课题包括“人工智能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广发银行聚焦“人工智能提升FICC客户交易服务创新的研究”,中国银行则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风险管理领域的应用”,农业银行的研究方向涵盖生成式AI驱动下的银行经营管理模式变革、金融科技与智慧银行体系建设等多个前沿议题。这些课题的设置既贴合行业趋势,也体现了各家银行的业务特色。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密集招聘博士后且聚焦AI领域,背后是银行业转型压力与技术机遇的双重驱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在净息差持续收窄、传统盈利模式承压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技术已成为银行提升风控精度、优化客户服务、构建智慧银行体系的关键抓手。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也表示,AI能够显著提升银行运营效率、增强风控能力,而效率与风控正是当前银行发展的核心诉求。这一趋势表明,“AI+金融”的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渗透到金融业各细分领域。

与高校科研相比,银行博士后科研体系更注重课题的实用性。盘和林分析称,高校科研更注重学术价值与论文产出,而银行作为盈利性机构,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核心要求是解决业务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企业的盈利属性会天然筛选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因此银行博士后研究的实用性无需担忧。王蓬博则认为,银行聚焦人工智能与监管相关课题,不仅直击当前金融行业在模型幻觉、数据合规、算法黑箱等方面的技术痛点,更试图在创新速度与风险控制之间建立动态平衡机制,推动形成可复制、可审计、符合监管要求的AI应用范式。

盘和林补充道,AI技术的客观性与公正性特质,能够有效解决银行内部关系固化的问题,减少人为干预带来的操作风险,对银行内控与风控体系完善具有积极意义。他指出,金融业是AI技术应用的前沿领域,AI在风控、服务、运营等细分场景已具备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AI能力将成为金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谁能率先掌握成熟的AI应用技术,谁就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