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法院近日就一起涉及人工智能领域的版权纠纷作出关键裁决,撤销了此前对OpenAI的强制性数据留存要求。主审法官奥娜·T·王于10月9日签署新命令,解除该公司“无限期保存并隔离所有待删除输出日志”的义务,标志着持续数月的法律争议出现重大转折。
这场法律纠纷可追溯至2023年末,当时《纽约时报》以侵犯版权为由起诉OpenAI,指控其未经授权使用该媒体受版权保护的内容训练AI模型。今年5月,法院为协助调查版权主张,曾要求OpenAI全面留存用户与ChatGPT的交互记录。该命令引发科技公司强烈反对,OpenAI随即提出上诉,称此举构成“过度干预”,且可能造成用户隐私泄露风险。
根据最新裁决,自9月26日起OpenAI无需再普遍性保存所有聊天记录,但保留部分例外条款。法官明确,此前依据旧命令留存的数据仍可供司法审查,同时要求该公司继续保存与《纽约时报》标记账户相关的全部交互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在后续审查过程中,原告方有权扩大被标记用户的范围,这为案件调查保留了灵活性。
此次法律调整反映了司法机构在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间的平衡考量。OpenAI此前在上诉文件中强调,全面留存数据不仅增加运营成本,更可能因长期存储用户对话引发隐私争议。而《纽约时报》则坚持认为,完整的数据记录是证明版权侵权的必要证据。新命令的出台,既缓解了科技企业的合规压力,也为原告方保留了关键调查手段。
目前,双方均未就最新裁决发表进一步声明。法律专家指出,该案的后续发展可能对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合法性认定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使用受版权保护内容训练商业模型方面的司法实践。随着案件进入数据审查阶段,更多技术细节与法律争议或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