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主论坛日前在广州拉开帷幕,以“碳硅共生”为主题的科技盛宴吸引了业界广泛关注。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在论坛上提出,碳基生命与硅基生命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人类文明范式,这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变革将催生全新的产业生态与社会形态。
在大会展区,一场由机器人主导的“未来生活实验”正在上演。入口处的无人餐厅里,四类服务机器人各司其职:机械臂精准操作冰柜取物,仿生人形机器人引导顾客入座,蒸制系统自动控制包子火候,连茶水递送都由微型机器人完成。更引人注目的是背后的数字调度系统——所有机器人的任务进度、协作状态实时显示在中央面板,构建起完整的自动化服务网络。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副总经理刘扬透露,本届大会机器人参展规模创历史新高,涵盖20余个应用场景。
独立展区成为技术秀场。智元机器人带来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远征A2”化身智能导览员,其搭载的认知智能系统能准确解答专业问题;四足机器狗“D1 Ultra”现场演示安防巡检,内置的强化学习算法使其能自主规划路径;工业机器人“精灵G1”则通过数采训练系统,持续为具身智能模型输送真实场景数据。据现场工程师介绍,这款物流分拣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部署,在3C制造领域日均处理量超过2万件。
中小企业服务专区呈现了更务实的创新。移动智企搭建的无人药店里,机械臂根据处方精准抓药,视觉系统实时核对药品信息。银河通用机器人负责人表示,与运营商的合作使其获得宝贵的场景数据:“中国移动的渠道网络帮助我们验证了‘可交付’方案,现在机器人能无缝接入药店管理系统,抓药准确率已达99.7%。”这种合作模式正在零售、物流等领域快速复制,推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
家庭场景成为战略新焦点。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锦卫宣布,依托智家中心成立的“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已启动首批项目。在杭州某社区营业厅,服务机器人已承担80%的基础咨询工作,用户满意度较人工服务提升15%。张锦卫强调:“我们不仅要让机器人更聪明,还要通过DeepSeek等大模型技术,让每个家庭都能拥有定制化的智能管家。”
产业链协同创新呈现新格局。招标数据显示,中国移动2025年机器人采购预算同比增长300%,重点布局人形机器人代工服务。其中,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合中标的1.2亿元项目,将开发面向家庭服务的双足机器人。在广州联合实验室,钛虎机器人展示的轻量化关节已应用于文旅场景的人形导游,其穿戴式遥操作系统能让技术人员实时控制30公里外的机器人。
上游传感器企业同样受益。戴盟机器人研发的视触觉灵巧手实现千片级量产,出口欧美市场;他山科技展示的数模混合触感芯片,能同时解析压力、温度、纹理等多维信号,已应用于中国移动的研发项目。这种“从芯片到场景”的全链条合作,正在构建具身智能的产业闭环。
杨杰在闭幕演讲中描绘了更宏大的愿景:当硅基个体数量超过人类,将形成新的“人才红利”;脑机接口与生物智能的突破,将催生赛博格、数字生命等新形态。他特别指出,这种融合不是替代关系,而是通过外骨骼增强体力、通过认知插件突破脑力极限,最终实现碳基与硅基的共同进化。在这场变革中,运营商正从通信服务商转型为智能生态构建者,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更高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