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惠山高新区,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工厂近日正式投入运营。这座占地近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000万元的基地,是阿童木机器人全国产业布局的重要落子,标志着这家以并联机器人起家的企业,正加速向智能制造核心区域渗透。工厂内,数控加工中心与SMT贴片线高速运转,直指减速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的自主研发,为推进国产替代注入新动能。
时间回溯至2013年,当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垄断、国产化率不足30%时,阿童木机器人创始团队以“填补国产空白”为使命,选择并联机器人这一尚属空白的领域切入。创业初期,缺钱、缺人、缺市场的困境如影随形,但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团队在2015年获得天使投资青睐,随后数年持续获得资本助力,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2019年,企业成功研制并联机器人自主控制系统,在高速机器人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市场竞争力随之跃升。
技术突破很快转化为市场优势。据MIR数据显示,2019至2021年,阿童木机器人连续三年蝉联国产品牌销量第一;2022年更进一步,超越所有外资品牌登顶全品牌榜首,成为并联机器人领域的“国产之王”。截至去年底,企业已累计获得75项发明专利、69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软件著作权及9项外观设计专利,对“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极致追求,通过深度行业适配实现技术落地,构筑起核心竞争力。
在产品技术之外,阿童木的极致服务体系同样成为制胜关键。企业承诺“2小时响应、24小时抵达、72小时解决”,并立下“客户有需,24小时待命”的规矩。疫情期间,调试工程师为保障客户调试工作,隔离后直接入住客户指定地点或集装箱;产品出厂前必须经过严格测试,确保零缺陷交付。这种服务理念带来显著回报——复购率超40%,累计服务超800家规模企业,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应用于长城汽车、大众汽车、宁德时代、比亚迪弗迪等知名企业。
以天津为总部,阿童木的全国布局早已展开。昆山基地聚焦SCARA智能生产与华东市场销售;苏州公司集成并联机器人产线并拓展终端业务;深圳公司承担技术研发与华南市场服务;成都、新乡公司分别覆盖西南市场与智能化数字机加工。如今,随着无锡基地投产,企业形成“点线面圈”的推进战略,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智能制造高地完成产业布局。新工厂峰值产能可达年产5000套协作码垛机器人及2000套并联机器人,为国产替代提供坚实支撑。
并联机器人虽是立身之本,但阿童木的野心远不止于此。2019年,企业立项研发高速SCARA机器人,进军锂电、光伏、汽车电子等新兴行业,开拓高附加值场景。凭借并联领域积累的“高速、高精度”技术优势与产业链资源,研发周期显著缩短,产品快速落地。同时,企业在协作码垛工作站、运动控制产品、视觉系统等领域也取得突破,形成多品类协同发展的格局。
2025年,“具身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阿童木迅速响应。今年5月,企业在第二届京津冀智能制造装备协同发展大会上推出天津首款人形机器人“天兵一号”。这款定位工业级的产品,采用并联结构设计,全身搭载37个自由度,融合高精度运动控制能力,旨在突破传统制造柔性生产瓶颈。不久前,“天兵一号”登上央视《赢在AI+》舞台,从全国700余家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斩获“机器人”组半决赛第一,成功跻身全国30强。
“10年前,我们说机器人值得干十年;现在,AI+机器人值得再干十年。”阿童木机器人CEO宋涛的这句话,道出了企业从技术追赶到引领创新的决心。在智能制造的浪潮中,这家以自研为笔的企业,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