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近日正式推出“千问”项目,宣布全面进军消费级人工智能(AI to C)市场。其配套开发的千问App公测版同步上线,依托全球领先的开源大模型Qwen3,以免费模式和深度融合生活场景的优势,向国际主流AI产品发起挑战。
资本市场对这一动作反应迅速。消息公布当日,阿里巴巴港股盘中股价由跌转涨,短线拉升幅度超过1.5%,扭转了此前超1%的跌幅态势。业内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战略布局进入新阶段。
千问App已实现全平台覆盖,不仅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还同步推出网页端和PC版本。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向国际市场的版本将于近期上线,借助Qwen模型在海外积累的2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基础,直接与ChatGPT争夺全球用户。技术层面,Qwen系列模型已形成显著优势——自2023年全面开源以来,其下载量突破6亿次,性能指标超越Llama、Deepseek等同类产品,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开源大模型。
阿里巴巴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投入持续加码。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3800亿元投资计划,重点用于构建算力网络和数据中心。公司设定的长期目标显示,到2032年将把云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扩大十倍,为AI模型训练提供更强支撑。近期发布的旗舰模型Qwen3-Max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性能指标超过GPT5、Claude Opus 4等国际竞品,跻身全球前三行列。
公司管理层将AI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模仿人类思维的“学习人”,到辅助决策的“辅助人”,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超越人”。当前行业已进入第二阶段,即Agentic AI时代,这为消费级AI产品的爆发提供了技术窗口期。千问App的定位正是瞄准这一机遇,打造“会聊天能办事”的智能助手。
不同于传统聊天机器人,千问App将“办事能力”作为核心差异化优势。开发团队透露,正在推进地图导航、外卖配送、票务预订、办公协作、在线教育、电商购物、健康管理等二十余个生活场景的接入工作。通过整合阿里巴巴生态体系内的资源,该应用有望成为连接数字生活的超级入口。目前上线的公测版已展现基础交互能力,后续版本将逐步开放更多功能模块。
技术文档显示,Qwen3模型在多模态理解、长文本处理、复杂任务规划等方面取得突破。例如在模拟测试中,该模型能同时处理用户提出的“预订周末餐厅+购买电影票+规划交通路线”的复合需求,并自动协调不同服务之间的时间冲突。这种能力在消费级AI产品中尚属首次实现,为商业化落地奠定了技术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