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举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宣布推出电池应用安全分级体系,其中第四阶段标准较现行国家标准实现全面突破。这一体系针对动力电池热失控风险提出更高防护要求,包括高温环境下不发生热蔓延、热失控时无烟雾排放、高压系统断电时间延长至1小时且维持小功率运行能力等指标。
据杨红新介绍,将于2026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修订版,明确要求电池整包必须达到"不起火、不爆炸"的基本标准。在此基准上,蜂巢能源通过技术创新将安全防护提升至新维度,特别针对三元锂电池热失控问题制定专项解决方案。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中有70%源于动力电池热失控,而三元材料体系因化学特性导致热蔓延速度更快、明火风险更高。
尽管存在热失控风险,三元锂电池仍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2025年前三季度统计显示,该类型电池累计装车量达91.2GWh,占整体市场份额的18.5%。其优势体现在能量密度、低温性能等方面,因而成为豪华汽车品牌、机器人及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新兴领域的首选动力方案。
半固态电解质技术被视为破解热稳定性难题的关键路径。杨红新解释称,通过引入不可燃、无腐蚀性的固态电解质成分,该技术可有效延缓热失控反应进程,同时保持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的工艺兼容性。他特别强调,若能突破性能衰减、成本控制及产线改造等瓶颈,半固态方案将突破"过渡技术"的定位,形成独立的技术发展路线。
在应用实践层面,蜂巢能源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其研发的半固态电池产品获得某央企低空飞行器项目定点,搭载该电池的eVTOL原型机已于年内完成首飞测试。目前,团队正着力开发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新一代半固态电芯,同步推进高压快充、低温启动等性能优化。杨红新建议行业在聚焦全固态电池研发的同时,应给予半固态技术同等重视,通过多路径探索加速动力电池安全体系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