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黑猩猩被机器人“带偏”?跨物种哈欠传染背后的生理与情感密码

   日期:2025-09-30     作者:itcg    浏览:992    我要评论    
导读:黑猩猩被机器人“带偏”?跨物种哈欠传染背后的生理与情感密码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同事在会议室里打了个哈欠,明明前一刻还精神抖擞的你,突然感觉眼皮发沉,不自觉地跟着张大了嘴?这种"哈欠传染"现象并非人类专属,最新研究显示,黑猩猩、狮尾狒狒甚至大象都存在类似行为,更令人惊讶的是,连仿生机器人也能触发这种跨物种的"困意传递"。

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圣乔治学院的科学家在《科学报告》期刊发表的研究中,用33个旋转电机组装了一个仿生机器人头部。这个没有躯干的"机械脑袋"能完成闭嘴、张嘴和打哈欠三种动作,当它对着14只成年黑猩猩"打哈欠"时,57%的黑猩猩出现了模仿行为,部分个体甚至慢悠悠地收集卧具准备睡觉。研究人员在动物园公众号发布的观察记录显示,这些灵长类动物对机械动作的反应,与面对真实同伴时几乎无异。

动物界的"哈欠传染"远比想象中复杂。2024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狮尾狒狒群体中存在独特的"听觉传染"现象。当雌性首领发出哈欠声时,群体内所有雌性成员都会跟着打哈欠,而雄性个体的反应率仅有50%。研究团队推测,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雌性在群体中承担的协调职能有关——更敏锐的同伴信号感知能力,有助于维持群体作息的同步性。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这种跨物种现象。主流观点认为,打哈欠是大脑的"天然空调系统":张大嘴吸气时,冷空气进入口腔,配合面部肌肉运动,能有效降低过热的脑部温度。另一种假说将其视为"状态切换开关",当生物需要从放松状态转为警觉状态时,哈欠能刺激神经系统提升专注力。

在群体生存层面,哈欠传染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灵长类动物学家观察到,野外群体中哈欠的同步出现,往往预示着集体休息时间的到来。这种生物钟的统一不仅有利于防御天敌,还能提升群体觅食效率。更引人深思的是"共情理论"——当观察到同类打哈欠时,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产生无意识的模仿行为,这种情绪共鸣在人类与宠物的互动中同样存在,许多狗主人都曾目睹过爱犬对着自己打哈欠的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传染效应并不完全依赖共情能力。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即使自闭症患者等共情能力较弱的人群,面对他人哈欠时也会出现模仿行为,说明存在更基础的生理机制。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复杂性:大象在听到同类哈欠声后,会调整自己的活动节奏;实验室小鼠接触哈欠气味后,睡眠周期会发生明显改变。

从黑猩猩对机械动作的反应,到狮尾狒狒的听觉敏感,这些发现不仅刷新了人类对动物行为的认知,也为理解人机交互提供了新视角。当仿生机器人能触发黑猩猩的本能反应时,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所谓"生命特征"的边界究竟在哪里?这种跨越物种与机械的"困意共鸣",或许正在揭示生物界更深层的连接密码。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