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安全回归!全隐藏式门把手或成历史,机械把手守护出行每一步

   日期:2025-09-27     作者:itcg    浏览:1359    我要评论    
导读:安全回归!全隐藏式门把手或成历史,机械把手守护出行每一步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近期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这项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汽车行业在设计理念上迎来重要转折——全隐藏式门把手或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过去十年间,全隐藏式门把手凭借其科技感十足的外观,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标志性设计之一。从特斯拉到蔚来、理想等品牌,这种门把手在车辆解锁时会自动弹出,未使用时则与车身完美融合。然而,这种设计在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

根据中保研的碰撞测试数据,配备电子门把手的车型在侧面碰撞后,车门弹出成功率仅为67%,远低于传统机械门把手的98%。在紧急情况下,这31%的差距可能直接决定乘员的逃生机会。北方地区冬季常见的门把手结冰问题,更让许多车主陷入"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尴尬境地。

新规对车门把手提出了明确要求:必须保留实体机械操作装置,操作空间尺寸不得小于60mm×20mm×25mm。这一规定确保了即使在电子系统失效的情况下,乘客仍能通过机械方式打开车门。对于车内开门装置,新规同样要求电动按钮必须配备机械备用方案,形成双重保障。

从技术成本角度看,全隐藏式门把手的制造难度远高于传统设计。其电子组件故障率是机械款的3倍以上,长期维护成本显著增加。某新能源品牌售后数据显示,门把手相关故障占整车维修量的12%,其中电子元件失效占比高达83%。

当前市场上的门把手设计呈现多元化趋势。全隐藏式虽逐渐式微,但半隐藏式设计正获得更多认可。小米SU7、大众ID.系列等车型采用的半隐藏方案,既保持了车身线条的简洁性,又确保了紧急情况下的可操作性。这种"折中方案"被业内人士视为未来主流发展方向。

特殊设计类型如丰田bZ3的内翻式门把手,则引发了不同评价。这种需要向内抠动的开门方式,虽然增加了设计独特性,但也导致部分用户首次使用时产生困惑。测试数据显示,35%的乘客在初次接触时无法在5秒内完成开门动作。

对于消费者而言,门把手设计的变革直接关系到用车体验。北京车主李先生表示:"去年冬天我的车把手被冻住,在零下15度的环境里折腾了20分钟才打开车门,这种经历绝对不想再有第二次。"上海网约车司机张师傅则指出:"很多乘客第一次坐车都找不到开门按钮,特别是老年乘客,经常需要我下车指导。"

行业专家指出,新规的实施将推动车企重新平衡创新与安全的关系。某自主品牌技术总监透露:"我们正在调整下一代车型的设计方案,计划采用机械结构与电子控制相结合的混合式门把手,既满足法规要求,又保持科技感。"这种设计思路在近期车展的概念车上已初现端倪。

随着强制性标准的逐步落实,汽车门把手的设计将回归"安全优先"的本质。那些仅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基本功能的设计,终将被市场淘汰。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再也不用担心在紧急时刻面对"看得见却打不开"的车门了。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