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家用人形机器人NEO开启预售,创新与短板并存,“机器人保姆”尚需时日

   日期:2025-11-03     作者:itcg    浏览:787    我要评论    
导读:家用人形机器人NEO开启预售,创新与短板并存,“机器人保姆”尚需时日

科技公司1X近日推出首款面向消费市场的家用人形机器人NEO,并宣布首批产品将于2026年进入美国市场。这款融合创新设计与实用功能的机器人,引发了关于“家庭机器人时代”是否即将到来的讨论。

NEO的设计理念直指家庭场景的核心需求。其1.68米的身高与30公斤的体重搭配柔软针织外衣,打破了传统机器人冷硬的机械感。运行时仅22分贝的噪音水平,甚至低于家用冰箱。通过内置大语言模型,用户可直接用语音下达指令,机器人还能通过记忆功能学习用户习惯,逐步实现个性化服务。

在功能实现上,NEO采用仿人类肌腱的驱动系统,确保动作柔和安全。其单手具备22个自由度,可完成叠衣服、浇花等精细操作;4小时续航能力与防水手部设计,则支撑起扫地、洗碗等基础家务。这种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日常应用的尝试,标志着消费级机器人迈出关键一步。

商业模式方面,1X提供两种选择:2万美元的直接购买方案,与宇树Unitree G1等竞品价格持平;每月499美元的订阅制则大幅降低使用门槛。这种“买或租”的灵活策略,可能重塑高端科技产品的市场准入方式。

然而技术短板制约着NEO的实用性。测试显示,其完成从冰箱取水需1分钟,放置数个杯子耗时5分钟。面对未训练过的复杂任务,系统需切换至“专家模式”,由1X公司技术人员远程操控。这种“人机协作”模式虽能积累训练数据,却暴露出当前AI技术无法实现全自主运行的局限。

隐私风险成为另一争议焦点。启用远程协助时,技术人员可查看用户家庭环境,尽管公司承诺对图像进行模糊处理,仍引发对数据安全的担忧。这种“需要时连接,不需要时断线”的矛盾,折射出消费级机器人面临的伦理困境。

对比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完成扭秧歌、马拉松等高难度动作,验证了运动控制技术的突破。更关键的是,中国已构建覆盖芯片、部件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行业专家指出,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需满足两大条件:技术层面实现复杂家务的全自主处理,成本降至家用电器水平。当前AI模型训练、场景落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预计还需3至4年才能实现质变。

NEO的推出为消费级机器人产业提供了重要参照。其人性化设计、安全防护机制与商业模式创新值得借鉴,但核心技术突破仍需自主探索。这场关于“家庭机器人”的竞赛,正在技术演进与市场需求间寻找平衡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