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或搜索到的结果不同,从而导致用户权益受损的现象。近年来,在个性化算法、深度学习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电商企业或软件APP开始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这一方面虽然让人们购物、消费的体验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和精准,但另一方面也滋生出了大数据“杀熟”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不管是电商购物、网上点餐还是在线订票、旅行订房,都时常出现老用户价格比新用户贵,或者看到搜索到的信息比新用户少的情况,这让用户们深深感受到被商家区别对待的恶意,因此也对大数据“杀熟”痛恨不已。随着大数据“杀熟”逐渐上升为社会性问题,我国也是出台了多项政策进行针对性治理,暂时压制住了杀熟猖獗势头。
早在2019年1月,我国便出台实施了《电子商务法》,其中明确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在根据消费者兴趣爱好、消费习惯等特征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搜索结果时,要同时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同时今年国庆期间,我国正式实施《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也明确要求,在线旅游企业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侵犯他人权益,否则最高罚款50万元。
不过,虽然有法律作为保障,但一方面当前法律覆盖的范围不是很广,另一方面知法犯法者也不少,因此对于大数据“杀熟”问题我们还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尤其是临近双十一期间,更是大数据“杀熟”之风抬头的高发期。据央视财经新闻报道,当前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已出现大数据“杀熟”的事件和情况,基于此我们还需加强防范意识。
那么,当我们真的遇到大数据“杀熟”,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认为,从消费者和普通人的角度来说,首先我们要一旦发现就及时举报,不能纵容“杀熟”现象生长、蔓延。其次我们要积极学习大数据“杀熟”的惯用套路,以保证自己后面不再遇到或减少遇到时的损失。最后我们要知道如何防范大数据“杀熟”,比如通过改变自身习惯来欺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