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我国空间科学成果发布会上,一系列重大科学突破集中亮相,引发广泛关注。此次发布会不仅展示了过往项目的丰硕成果,还透露了未来空间科学领域的宏伟规划。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介绍,“十五五”期间,我国将启动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计划研制并发射四项空间科学卫星任务。这些任务旨在深入探索宇宙的未知领域,揭开更多宇宙奥秘。其中,“鸿蒙计划”将致力于探测宇宙的黑暗时代与黎明,为人类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提供关键线索;“夸父二号”则将首次直接成像探测太阳极区,有望在太阳活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系外地球巡天任务将探寻“地球2.0”,为寻找地外生命和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提供重要依据;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则将探测宇宙极端条件下的物理新规律,推动物理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这四项任务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来空间科学探索的重要布局。
回顾过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自2011年启动以来,已成功研制并发射了多项科学卫星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和“天关”卫星等,它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悟空”号绘制出了国际首个X射线全天天图,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慧眼号”则获得了迄今世界最精确的宇宙射线电子、质子等能谱精细结构,为宇宙射线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不仅如此,“太极一号”首次直接测量到了宇宙最强磁场,为磁场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夸父一号”探测到了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为黑洞研究提供了重要观测资料。这些成果在宇宙暂现天体、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原创突破,推动了我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的步伐,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了“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