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科技圈近日掀起新一轮热潮,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携新项目重返公众视野。这位商业巨擘时隔四年再度担任CEO,联合谷歌生命科学部门前高管维克·巴贾吉(Vik Bajaj)创立AI公司"普罗米修斯计划",将战略重心从互联网转向实体智能领域。该项目首轮融资即达62亿美元,团队规模迅速扩张至近百人,核心成员多来自OpenAI、DeepMind等顶尖机构。
与当前主流的大语言模型公司不同,普罗米修斯计划聚焦于物理世界的AI应用。其研发的模型将通过分析机器人实验等物理过程进行学习,目标领域涵盖计算机、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这种技术路线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此前提出的"AI公司"构想形成直接竞争,后者已宣布将在2025年底前在特斯拉工厂部署数千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
贝索斯的战略转型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美国科技界兴起"实体智能"浪潮,多家初创公司正尝试突破文本处理的局限。例如由meta前员工创立的Periodic Labs,近期获得3亿美元融资,计划在加州建立机器人实验室,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加速科研进程。这类公司试图训练AI模型不仅理解文本,更能"读懂"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
实体智能的核心在于让自动化系统具备感知、理解和操作物理世界的能力。亚马逊将其划分为四个能力层级:从执行固定任务的基础自动化系统,到可在陌生环境中自主运行的完全自主系统。当前多数商用产品仍处于前两个层级,但行业正快速向第四级迈进。亚马逊供应链效率因此提升25%,医疗领域AI辅助手术使并发症减少30%,手术时间缩短25%。
贝索斯的联合创始人巴贾吉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这位物理学家曾任职于Google X实验室,参与孵化无人机快递服务Wing和自动驾驶项目Waymo。2015年他联合创立的生命科学研究机构Verily,与Waymo同属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三年后创办的Foresite Labs则专注于AI与数据科学创业项目孵化。此次全职加入普罗米修斯,标志着其技术生涯的又一次重要转型。
马斯克对贝索斯的新动向反应强烈,直言对方"抄袭作业"。这种竞争态势在两人商业史上早有先例:从火箭发射到太空探索,再到火星计划,双方在航天领域已竞争多年。如今这场争夺延伸至AI领域,被外界视为科技巨头布局下一代技术制高点的关键战役。英伟达CEO黄仁勋此前预测,下一波AI浪潮将是实体智能,未来工厂将实现机器人化生产。
资本流向印证着技术趋势的转变。普罗米修斯的62亿美元启动资金远超多数竞争者,即便是OpenAI前员工创立的Thinking Machines Lab,今年也仅募得20亿美元。这种资金聚集效应正在重塑AI产业格局,推动技术从虚拟世界向物理世界渗透。当语言模型发展遭遇瓶颈,能够改造现实世界的实体智能,正成为科技巨头竞相押注的新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