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来自内蒙古包头市的非专业音乐人王悦,凭借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浓厚兴趣,以自学AI技术的方式闯入音乐创作领域,并在芒果TV原创音乐综艺《原创新声2025》中引发广泛关注。作为国内首位登上主流音乐综艺的AI唱作人,他带着数字人Ailee和AI生成的音乐作品参赛,成功晋级21强后主动退赛,引发关于AI技术与传统音乐创作关系的深度讨论。
王悦的本职工作与农牧业相关,既无音乐专业背景,也未系统学习过AI技术。2022年ChatGPT问世后,他敏锐察觉到技术变革的潜力,开始通过自媒体平台分享AI应用经验。2023年底音乐生成模型Suno发布,王悦随即尝试用其创作歌曲。2024年3月Suno V3版本免费开放,被业界视为音乐生成领域的“ChatGPT时刻”,这进一步推动他深入探索AI音乐创作。
在技术迭代浪潮中,王悦不仅关注音频生成,还同步研究视频大模型。半年前,他通过Midjourney等工具为AI音乐打造虚拟歌手形象Ailee,使作品具备视觉呈现。这种“音画结合”的创作模式,让他意识到AI音乐需要突破科技圈的自嗨,真正进入音乐产业核心。他直言:“行业会议上大家总在讨论技术参数,但真正做音乐的人对AI的认知还很模糊。”
带着这种思考,王悦携作品参加《原创新声2025》海选。在“100进20”环节,他的AI创作引发评委激烈争论:有人质疑技术替代创作的公平性,也有人认可其创新性。节目组最终破例发放直通卡,确保真人选手名额不受影响。王悦透露,为达到参赛标准,他和团队从2000个生成片段中精选不到20个进行拼接,每首作品需耗时两周完成创作与视频制作。
尽管作品被评委评价为“结构完整且具威胁性”,但现场表现暴露出AI音乐的局限。王悦观察到,真人选手即使跑调仍能获得热烈掌声,而AI表演即便完美也仅收获礼貌性回应。这种情感表达的缺失,成为他决定在“21进10”阶段退赛的关键原因。“我的目标已经达成——让传统音乐圈看到AI创作的可能性。”
节目带来的影响力远超预期。王悦不仅受邀参加浙江音乐学院主办的全国音乐高校展演,其创作模式更引发产业界关注。音乐产业观察者范志辉指出,部分音乐公司已采用人机协同创作方式,部分作品播放量足以维持运营。但他同时提醒,AI音乐发展仍面临核心挑战:2024年6月,环球、索尼、华纳三大唱片公司起诉Suno和Udio非法使用版权音乐训练模型,每件作品索赔高达15万美元,该案最终转向授权谈判,标志着行业进入版权协商新阶段。
在中国,AI生成内容的监管也在逐步完善。2025年9月实施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要求,网络平台需对AI生成内容进行标识。技术层面,Suno于2025年9月推出的V5付费版本被称为“最强音乐模型”,但王悦对此保持审慎:“技术门槛降低后,人的创造力反而更珍贵。很多人误以为用AI做音乐很简单,实际上需要更强的审美判断。”
退赛后的王悦并未停止探索。他在节目决赛返场环节邀请6位真人歌手演绎AI作品,尽管现场效果未达预期,但这种跨界尝试揭示出新的可能性。范志辉分析,AI将加速淘汰平庸作品,尤其冲击类型化音乐创作,但同时会推动有天赋的音乐人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王悦则计划继续深化人机协作:“让歌手演绎‘完美’的AI作品很难,但这种挑战本身就在拓展音乐的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