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京东  联通  iphone11  iPhone  摄像头  企业存储  XSKY  网络安全  京东智能采购  自动驾驶 

中核集团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技术获进展,为聚变堆工程化应用筑牢根基

   日期:2025-10-15     作者:itcg    浏览:1312    我要评论    
导读:中核集团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技术获进展,为聚变堆工程化应用筑牢根基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在磁约束核聚变能量导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自主研发的工程性液态金属与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堆关键技术领域构建起覆盖全工况的国际领先研究体系,为聚变能商业化应用提供了关键实验支撑。

作为人类未来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核聚变能的工程化应用面临核心挑战:如何将聚变反应产生的高温能量高效转化为电能。包层系统作为能量转换的关键部件,目前国际上主要存在液态金属包层与氦冷固态包层两条技术路线。我国研究团队针对这两条路线开展的热工水力、磁流体动力学效应及材料相容性研究,已成为推动聚变电站建设的重要前提。

在液态金属研究领域,新建成的热工实验平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平台可在0-4特斯拉强磁场、300-550摄氏度高温条件下稳定运行,其核心参数哈特曼数达到10000,完全模拟聚变堆芯真实环境。研究团队将重点攻关强磁场环境下的磁流体动力学问题,系统分析其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机制,为液态锂铅包层技术的自主研发提供关键数据支持。

针对氦冷固态包层技术路线,研究团队同步建成氦气工质热工研究平台。该平台参照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技术标准设计,具备4-12兆帕高压、常温至500摄氏度宽温域运行能力。平台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采用电磁轴承技术的氦气主风机实现零磨损运行;集成印刷电路板式高效换热器;关键阀门应用金属波纹管密封技术使系统泄漏率降至极低水平。模块化设计理念验证了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的可行性,为ITER项目及后续商用堆建设提供了成本控制参考。

两个研究平台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在聚变堆关键设备自主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研究团队系统掌握了氦冷系统从设计、制造到集成的核心技术,包括主风机研发、高效换热器制造等关键环节。这些技术储备将直接应用于我国聚变实验堆建设,同时为ITER国际合作项目提供重要技术支持,推动全球聚变能开发进程迈出关键一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头条阅读
推荐图文
相关资讯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