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总裁卢伟冰近日在社交平台转发用户动态时,用“一机传三代,人走机还在”的调侃引发网友热议。这条配文背后,是小米17系列销量突破百万台之际,仍有用户坚守八年前发布的小米6的有趣现象。
被卢伟冰点名的用户王先生,刚刚从使用了多年的小米6更换为小米17。他在体验报告中坦言:“旧机反应变慢,拍照也不行了,新机用起来确实丝滑。”但这位老用户同时提到,新机取消指纹解锁功能让他不太适应,“以前抬手按home键就能解锁,现在得看屏幕,习惯得重新培养。”
这款2017年发布的机型,凭借骁龙835处理器与四曲面玻璃机身的经典组合,在数码产品快速迭代的浪潮中创造了特殊现象。当年“买新不买旧,除非小米6”的调侃,如今已成为持续八年的真实写照。有数码博主分析,该机6GB运行内存与均衡配置的组合,加上初代MIUI 9系统无广告的纯净体验,构成了其长盛不衰的核心要素。
资深玩家李先生回忆,最初使用的MIUI 9系统以轻量化著称,“那时候系统流畅得不像安卓机”。这种体验让很多用户形成了深度依赖,部分人甚至通过更换电池等方式延续使用。有网友戏称:“小米6用户分两种,一种刚换机,一种准备换电池继续用。”
在最新换机潮中,定位高端的小米17 Pro Max表现突出,占据该系列近半销量。这显示出老用户群体的消费特征——要么长期不换机,要么直接选择顶级配置。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消费行为与近年来手机性能提升趋缓有关,部分用户认为“每年升级的差异不足以支撑换机成本”。
面对“钉子户”现象,手机厂商的策略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追求极致耐用性,到如今通过“精准刀法”控制产品生命周期,行业逐渐形成新的竞争逻辑。有分析师认为,这种转变反映了消费市场的深层变革:当硬件性能普遍过剩,用户开始更注重实际体验而非参数竞争。
消费者也发展出独特的应对策略。在二手交易平台,成色较好的小米6仍能卖出数百元价格。有用户总结换机经验:“新机发布后买上代旗舰最划算”“隔代升级体验提升更明显”。这种理性消费趋势,促使厂商重新思考产品创新方向。
雷军多年前发起的用户调研显示,小米6用户对系统广告、续航能力等问题反馈集中。这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在卢伟冰的转发评论中可见一斑——既有对产品品质的自豪,也包含对用户长期不换机的无奈。当前,如何平衡产品耐用性与消费升级需求,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