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种名为“氛围编程”(Vibe Coding)的全新编程方式迅速走红网络,它承诺让编程的门槛大大降低,即便是编程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编写出自己的程序。这一趋势背后,离不开Cursor等智能集成开发环境(IDE)的推出,以及Claude 4等大型语言模型的编码性能持续提升。
近日,The Verge发表的一篇文章,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文章指出,尽管氛围编程能够让人人都能写代码,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胜任软件工程这一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实际操作中,许多Vibe Coder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I在帮助修改代码时,往往会“好心办坏事”,不仅改动了需要修改的地方,还意外破坏了原本无需改动的代码。
这并非Vibe Coder的错,而是当前AI技术尚不够成熟的体现。为了更有效地利用AI辅助编程,Vibe Coder需要学会如何给AI下达更精确、更具体的指令,以缩小问题空间,避免AI在修改代码时“误入歧途”。例如,可以将代码拆分成若干小块,每块包含十几行代码,然后让AI并行处理这些小块,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然而,即便是掌握了这些技巧,Vibe Coder在软件工程这一领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软件工程不仅仅是编写能够运行的程序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程序之间的有机连接、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模式的选择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对程序员的“品味”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品味”的培养则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和直觉判断。
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曾强调过软件开发中“品味”的重要性。他指出,从语法规范到算法复杂度,再到整体架构的设计,都离不开程序员的“品味”。好的软件架构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无数个合理的微小决策所组成的。这些决策往往需要依赖既有知识的积累和人类的直觉判断,而这正是当前AI技术所难以替代的。
因此,尽管氛围编程为编程初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软件工程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成为真正的软件工程师,Vibe Coder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自己的编程经验,提升自己的“品味”。在这个过程中,AI可以作为强大的助手和答疑导师,但绝不能替代亲自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代码背后的逻辑和原理,才能从“会写代码”走向“会做工程”,实现从Vibe Coder到真正软件工程师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