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算力产业的转型之路上,一场由“受制于人”向“自主可控”的深刻变革正轰轰烈烈地上演。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成为了国产算力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展示的璀璨舞台,尤其是在超节点架构、光互连技术、异构协同以及算力集群化与全链路国产化等领域,展现了一幅由底层硬件创新驱动、产业协同共进的生态画卷。
在这场技术盛宴中,核心技术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曦智科技携手壁仞科技、中兴通讯,推出了全球首款分布式光交换(dOCS)超节点,通过硅光芯片实现了GPU间的光互连,打破了传统通信瓶颈。与此同时,华为昇腾384超节点则以突破英伟达NVLink私有协议垄断的姿态,为国产万卡集群提供了全新的可扩展架构范式。多家国内AI芯片企业展示了系统级创新与软硬协同成果,成功跨越了从技术探索到商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国产算力正逐步摆脱“替代备份”的角色,向“技术引领”迈进。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超节点集群对算力密度的突破、光互连与液冷技术对物理限制的破解,以及开放异构生态对碎片化困局的化解。智能计算超节点的应运而生,不仅为解决算力瓶颈提供了关键路径,更标志着中国AI产业从“硬件依赖”迈向“系统定义”的范式转变。
随着大模型参数的指数级增长,业界对GPU集群规模的需求迅速扩大,从千卡级、万卡级跃升至十万卡级,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超芯片性能的提升。面对这一挑战,Scale Up(纵向扩展)与Scale Out(横向扩展)成为构建大规模GPU算力集群的两大路径。其中,超节点作为Scale Up的最优解,通过内部高速总线互连,有效支撑了并行计算任务,加速了GPU间的参数交换与数据同步,显著缩短了模型训练周期。
在2025WAIC现场,中国企业带来的超节点技术方案成为大会的亮点之一。上海仪电联合曦智科技、壁仞科技、中兴通讯,正式发布国内首个光互连光交换GPU超节点解决方案——光跃LightSphere X。该方案以曦智科技的分布式光交换(dOCS)芯片为核心,结合壁仞科技的大算力通用GPU液冷模组与中兴通讯的高性能AI国产服务器,构建了高带宽、低延迟、灵活可扩展的自主可控智算集群生态,即将在上海仪电智算中心落地。
光跃LightSphere X的推出,标志着国产算力在光互连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通过光互连技术,该方案突破了传统互连方式下的物理限制,实现了万卡级弹性扩展,降低了部署成本,并可根据算力需求动态调整超节点规模,实现分阶段建设。同时,曦智科技的dOCS技术进一步提升了超节点的灵活度和系统可扩展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价比。
在算力基础设施的务实转型中,系统化创新与全链路国产化的推进节奏备受瞩目。大模型的快速发展与迭代,不仅改变了以往模型碎片化的产业生态,更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向系统化和集群化发展。国产AI芯片企业纷纷在不同维度上攻坚奋进,推动系统化创新。摩尔线程以全功能GPU为核心底座,构建了“云边端”全栈AI产品和解决方案,支持大规模智算中心部署。燧原科技则推出了高性能推理加速卡、一体机系列产品以及全新计算系统,全面布局训推一体市场。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在展区的亮相,更是吸引了无数目光。该超节点通过总线技术实现了384个NPU之间的大带宽低时延互联,有效解决了集群内资源间的通信瓶颈。其单卡推理性能、Decoding吞吐以及通讯时延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展示了华为在AI算力集群解决方案上的强大实力。
中兴、新华三、超聚变等企业也在大会上展示了各自在智算超节点领域的最新成果。中兴的智算超节点服务器实现了算力高密集成与高效互联,为超大参数模型提供高算效硬件底座;新华三的超节点产品H3C UniPod S80000则专为万亿级大模型打造,支持多种形态部署与互联互通;超聚变则带来了全球首个多元智算即插即用超级集群系统,实现了全面软硬件基础设施技术与算力生态的兼容。
在这场中国智算超节点的“集体秀”中,我们看到了国产算力从底层硬件到系统级创新的全面突破,以及产业协同共进的力量。这不仅是中国AI产业技术路线选择的重要体现,更是关乎整个产业发展命脉的关键所在。随着国产算力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创新,中国AI产业正加速迈向自主可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