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纳芯微)近期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这一举动标志着这家企业在科创板成功上市后的又一重要战略步伐。纳芯微早在2022年4月便已在科创板挂牌,股票代码688052,当时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亦是其股东之一。
据招股书透露,纳芯微在业绩记录期内,即2022年至2024年,分别派发了8090万元的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股息分配为零。截至4月30日,纳芯微的股价定格在187元,公司整体市值达到了267亿元。
纳芯微作为模拟芯片领域的佼佼者,专注于汽车电子、泛能源以及消费电子等多个应用领域,提供了一系列高性能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其业务范围覆盖了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以及电源管理芯片三大核心品类,这些产品构成了从感知、信号处理到系统供电及功率驱动的完整链路,是连接真实世界与数字世界的重要桥梁。
从财务表现来看,纳芯微的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间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具体而言,公司2022年营收为16.7亿元,2023年下滑至13.1亿元,而到了2024年则回升至19.6亿元。与此同时,毛利率也从2022年的48.5%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28%。在利润方面,纳芯微在2022年实现了2.5亿元的盈利,但随后两年则分别亏损了3.05亿元和4亿元。
从业务结构来看,纳芯微的传感器产品、信号链芯片以及电源管理芯片在2024年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4%、49.15%和35.9%。在应用领域上,汽车电子、泛能源以及消费电子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6.7%、49.8%和13.5%。这些数据反映了纳芯微在多个领域的均衡布局和均衡发展。
纳芯微在2024年完成了对麦歌恩的收购,这一举措为公司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在2025年第一季度,麦歌恩为纳芯微贡献了1亿元的营收。然而,尽管整体市场环境呈现积极发展态势,纳芯微在2025年第一季度仍然遭遇了5134万元的净亏损。
在股权结构方面,纳芯微的执行董事包括王升杨、盛云、王一峰和姜超尚,非执行董事为吴杰,独立非执行董事则包括洪志良博士、陈西婵博士、王如伟和杜琳琳女士。截至2025年3月31日,王升杨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人关系,共控制了纳芯微34.52%的股权,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纳芯微的上市之路,无疑将为公司在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汽车电子、泛能源等领域的持续发展,纳芯微有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