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APP  存储  设备  闪存  交换机  企业存储  华为  联想  思科  监控 

  • 匿名
点击 209回答 0 2015-09-30 00:00

建设容灾系统 专家为你答疑

待解决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建设容灾系统 专家为你答疑

IT系统的灾备技术手段主要有哪些种?

>

答:IT系统的灾备技术手段根据IT系统的构成有很大的差异,各类手段在适合系统的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组成和建设要求。比如,IT系统由多操作系统组成,并且灾备系统不能更改生产系统原有的格局,则可行的技术手段就极为严格,需要相当慎重的选择。建设容灾系统的实现手段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通过网络的连接,将本地端的数据复制一份到远程保存,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在复杂的IT架构下,要想成功实现确也并不容易。以往,受制于容灾技术实现手段的局限,主要有主机型和存储型两大类容灾方式,而今天,更是出现了具有更强能力的存储网络型的虚拟化容灾方式,使得容灾的技术手段开始丰富起来。现在开始流行的CDP连续备份技术更是使容灾和备份两大不同的体系开始走向融合。

>

主机型远程容灾

>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数据复制软件,或是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复制/灾难恢复工具(如数据库的相关工具),利用TCP/IP网络连接远端的容备服务器,实现异地数据复制。

>

主机型远程容灾的优点是在服务器较少的环境下,所需的成本较低,用户不需更换太多现有的系统架构,也不用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只需支付软件的授权费和灾备端的硬件设备费用即可。但如果是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管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成也会增加。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软件安装在应用程序主机上,运行时会消耗主机的运行资源,如果硬件的等级不高,就可能给应用程序带来影响。

>

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

>

顾名思义建设容灾系统是基于存储系统(光纤磁盘阵列、NAS)的模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通过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介面连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知名的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方案有SRDF、TrueCopy、PPRC等。

>

与主机型远程容灾相比,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优点就是将数据与运行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影响比较小。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mirror)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具有一定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

而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的最大的限制就在于其昂贵的构造成本。由于用户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分?e配置两套相同的存储系统,不仅采购成本高,而且还要受制于单一的设备厂商,未来的扩展性势必缺乏弹性。此外,光纤通道存储系统如果要构造远程容灾,必须在本地端和灾备端各安装一台FC-to-IP转接器,硬件成本就会超过5万美元,再加上网络带宽成本的话,整体费用投入定会令人咋舌。如果企业在安装前没有经过谨慎评估的话,建置存储系统型远程容灾极有可能造成IT支出的黑洞,加重财务负担。另外,存储型容灾方式对于数据库的一致性容灾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多点到一点的容灾架构上存在不适用性。

>

虚拟化容灾方式

>

一种网络存储型远程容灾架构,是在前端应用服务器与后端存储系统之间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加入一层存储网关,这个网关和我们所了解的网络网关不同,以虚拟存储的代表技术美国飞康软件公司的方案为例,它结合了IPStor专用管理器,前端连接服务器主机,后端连接存储设备,它的角色就好像是存储网络中的交通警察,所有的I/O都交由它来控制管理。当然,现在建设容灾系统也出现了旁路(side-band)的控制方式,对于IO流量进行旁路监控和分流,实现异地数据复制。

>

虚拟化远程容灾的优点就是功能强大。由于数据复制是通过存储网关来执行,应用服务器只需数据库执行代理程序,相对于主机型远程容灾来说,它的性能影响十分低。另外,通过存储网关的虚拟化技术,可以整合前端异构平台的服务器和后端不同品牌的存储设备,本地端和灾备端的设备无需成对配置,用户可以根据RTO和RPO,在远端建立完整的热备份中心,当本地端发生灾难时立即接管业务运行;或是采取仅在灾备端安装存储设备的温站配置,先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本地端修复完成后再进行恢复。

>

除了上述的不占用主机运行资源,以及不具备存储平台局限性之外,成本更是存储网络型远程容灾的最大优势。

>

首先,构造时不需更换原有的IT基础架构,只需在原本的存储区域网络中加入存储网关,本地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可以是任何品牌,灾备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也不需和本地端相同,用户甚至可以在灾备端采用等级较低的存储系统(如SATA磁盘阵列),根据统计,投资成本可节省多达30%左右,对于那些有构造远程容灾的热切需要而IT预算又十分有限的客户来说,虚拟化远程容灾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

其次,针对数据库专用代理确保数据库具有完整的容灾和启动能力,无需担忧无法启动的现象发生。更为重要的是,在存储数据上进行的多点快照等增值功能,能使得各种数据的人为破坏均可以得到瞬间恢复的能力(也就是历史数据的恢复能力,这在前两种容灾方式中是一种恢复的盲点),是一种相当完整的容灾体系,其涵盖的灾难抗击范围远超过前述的各类方式。

>

另外,对于异地传输的带宽占用,虚拟化容灾方式具有各类调优方式,使得这种方式能够最大限度适应用户现有的网络环境。在这种容灾体系中,容灾的构建已经不再是难事,灾难也不再是极为可怕的事情。

>

CDP的技术也是虚拟化容灾方式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实时系统备份技术,是一种容灾和备份的合成技术。

>

当然,还有多种主流灾备技术的变形和衍生技术,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

容灾系统的业务连续指标能够提出零间断吗?

>

答:容灾系统的业务连续性是企业的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时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即通过尽可能快速的、全面的企业业务恢复运作,将因灾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由于在远程网络传输的实时性能力以及对现有生产系统不产生负面压力的要求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制约,目前各类技术实现手段均是以一定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网站首页  |  物流配送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京ICP备14047533号-2
Processed in 0.019 second(s), 6 queries, Memory 1.2 M